The second ph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 Hospital officially started (Chinese only)
08 May 2021
thhhhhhhhhhhhh

深圳正加快推進「病有良醫」,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療高地和健康中國「深圳樣板」。2021年5月8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港大深圳醫院)二期主體工程正式動工。計畫2025年建成,屆時,醫院將新增床位1000張。

「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立足打造精品專案,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為深圳加快實現病有良醫、著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杆提供保障。」深圳市建築工務署相關負責人介紹,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二期項目將通過VR虛擬實境、新型智慧醫院等多項創新技術的應用,打造人性化、智慧型現代醫院。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一級巡視員羅樂宣、深圳市建築工務署黨組書記、署長姚亮、福田區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區長黃偉、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及管理團隊參加了建設啟動會。

建成後,醫療床位總數將達3000張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位於一期院區東北部,新建建築面積約20.6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約12.05萬平方米,地下約8.58萬平方米;改造建築面積約3450平方米。

作為超大型醫院建設項目,二期將新建住院綜合樓、科教綜合樓、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連廊及配套附屬用房等,新建連接地鐵出入口與醫院的地下通道,改造現門診醫技樓功能用房及風雨連廊等,拆除現有汙水處理站、垃圾轉運站等附屬設施。

「在市發改、衛健、規自、住建等部門和福田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院方的共同協作下,專案順利完成了投資批復、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工作,確保了如期開工,」市工務署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建設將助力港大深圳醫院繼續打造成為公立醫院改革先行示範樣板和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融合的國際化平臺,在智慧醫院建設和國際前沿醫療技術經驗交流合作方面,架起通往國際尖端水準的橋樑。

二期將通過智慧能耗監控系統、可生長式機電系統、VR虛擬實境、物聯網、新型智慧醫院等創新技術應用,將港大醫院打造成為能提供人性化服務、具備可持續發展空間、可低成本運營的智慧型現代醫院。

按需定建,構建高效完整運維體系

正在運營中的港大醫院一期因其醫療服務人性化、就醫環境舒適化,被市民稱為「花園式醫院」。

「面對專案專業多、定位高、難度大的實際挑戰,堅持策劃先行、統籌設計,以全域化視野開展建築方案設計國際招標,保障一、二期建築的協調性,並以全過程精細化的設計管理全面把控專案設計進度及設計品質,採取了眾多富有成效的管控措施。」該專案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港大深圳醫院對二期建築提出了三大要求:與一期建築和諧共生,同時又要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建立高效的交通體系,疏解醫院大量停車所產生的內外交通壓力;營造高品質的治癒空間,為患者創造獨特的院中院療愈環境。

對此,工務署提出嶄新的設計概念,通過打造醫療街公共空間系統、立體交通接駁系統、地上和地下慢行系統、生態微循環系統、多中心醫療功能系統等,與一期交互融合,共同構成一個高效的醫院運維體系。


新舊建築交融,形成可生長式建築體系

充分尊重可生長式的佈局模式,並延續一期的規劃理念。科研教學樓呼應原有建築佈局,形成具有韻律感的城市介面;住院綜合樓沿醫療街生長,成為醫院空間序列中的重要節點。

新、舊建築肌理形成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沿主、次街方向,連廊與架空空間形成連續閉合的無風雨慢行系統,方便各個方向的訪客到訪門診、住院單元。所有這些要素構成了醫院空間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拼圖,也為全院使用者帶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

進一步優化、完善交通系統,增設車庫出入口,並對出入口的功能和位置統一整合,拓寬僑城東路入口閘位,提高交通效率。同時,按照單向行駛原則,重新整合地下交通,形成地下主交通環,有效組織一、二期停車並實現資源分享。

設置交通落客接駁區,通過地下慢行通道,與一期地下接駁區形成無風雨「雙接駁」體系,進一步強化港大深圳醫院原有的「人性化立體交通接駁系統」概念。

整合資源,形成閉環式醫療體系

港大醫院二期將設置兩個醫療中心,兩中心分別設置獨立的門廳、診區及病區,並配備專用電梯。同時,將採取水準式和垂直式相結合的方式佈置兩個中心,保障醫院未來發展的可變性。在共用的醫技科室中,將通過適當的交通組織,儘量區分不同類型的病患,使兩個醫療中心形成相對閉環的醫療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醫院管理的需求。

科教綜合樓由科研室與學生宿舍共同組成,通過對入口進行地景式處理,形成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地下一層為全院物流供給平臺,分別設置廚房、科研、藥品卸貨平臺,並通過物流通道與一期功能銜接,地下二層設置專用汙物回收體系,一、二期汙物通過專用通道運出院外。

教學、會議、院史展覽等功能設置在一、二層,廚房、餐廳分別與一期相鄰佈置,組成相對獨立的院內生活系統,手術中心、ICU分別與一期相關功能零高差連接,形成高效的危急重症救治體系。

生態型療愈環境 生活化街區氛圍

「二期延續『‘宜人的生態微循環系統 』這一重要設計理念,將自然光引入設計中。」市建築工務署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港大深圳醫院二期將建設成為生態和諧型醫院,為患者營造更優美舒適的療愈環境。

將有一系列宛如空間容器的下沉庭院,為醫院各處帶來風、光和寧靜的花園。在綜合住院樓中植入兩個庭院,使陽光可以深入到建築內部,保證所有病房及醫生辦公區均可獲得良好的採光和日照。

延續原有醫療街服務配套,在一期與二期之間植入室外休閒商業,同時在負一層接駁廳及醫療街配套充足的公共服務設施,每一處場景都體現人文關懷。

採用傳承與創新兩種策略,科研教學樓延續一期造型立面獲得統一的城市介面;住院綜合樓外立面採用「生態艙」式雙表皮系統,既與一期單元式立面相協調,又可避免陽光直射,大幅降低能耗,並可隨時間的變化營造出曼妙的光影效果,彰顯建築的獨特魅力。

現有院區的醫療院街主要解決行人的交通問題,商業配套比例較低。港大醫院二期設計延續一期的空間軸線佈局,延伸醫療院街及景觀軸線,整體院區形成三橫三縱網格狀的主次街格局。

在一、二期之間植入多元化的商業街區,作為一期醫療街的擴展,並成為重要的軸線轉換節點,配合無風雨連廊的設計,力圖在醫院中打造生活化的街區氛圍,改變傳統醫院在人們心中的「冰冷」感覺,樹立溫馨親切的新時代醫院形象。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表示,二期主體工程開工,意味著醫院即將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二期工程將新建面積20.6萬平方米,擴建1000張床位,建造獨立的科研大樓,將為醫院醫教研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援。二期工程將最大限度整合和發展醫院的特色醫療,提升市民就醫體驗感、營造人文關懷的國際化高水準醫院。